第985章 出其不意_蜀汉之庄稼汉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985章 出其不意

第(3/3)页

不对胡人设防,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大汉的强势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同时它也深深地禁锢了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思维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般来说,二三十年就足以篡改人们对历史的印象。

        就拿后世对二战的印象来说,六七十年代,西方还承认是苏联打败了德国。

        到了八九十年代,就成了美国与苏联一起打败轴心国。

        苏联倒下以后,某些大片开始大力宣传美国是世界的拯救者。

        千禧十年以后,有人已经开始宣称苏联是**的同伙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几十年就能扭曲历史到如此程度,更别说两汉用雁门一带来养胡人看门的做法,已经长达数百年。

        魏国没有人能看到千余年之后,所以他们不知道某宋在失去幽云十六州之后的夜不成寐。

        就连曹操,也不会想到,他都把匈奴人肢解成了五部,百年后匈奴人居然还能卷土重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魏国按两汉惯例,在雁门郡养鲜卑胡人来看门,也不算错。

        错就错在,他们忘了,他们不是统一的两汉,他们的主要精力是对南,对西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不是像两汉那样,可以调动全国兵力向北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他们也不会想到,冯鬼王在桥山当着所有魏军的面,献祭了两万鲜卑胡人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又作出着急北归,与轲比能殊死搏斗的模样,居然只是为了掩饰一个最终目的:雁门郡。

        此时在雁门郡给魏国当看门狗的,是泄归泥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一任在雁门看门的鲜卑人步度根,有一个兄长叫扶罗韩。

        泄归泥,就是扶罗韩的儿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年扶罗韩和轲比能盟誓,却被轲比能当众砍死。

        自家大人被人砍死在自己面前,泄归泥不仅没想着报仇,反而是领着数万骑兵归附了杀父仇人轲比能。

        没过几年,他又被驻守雁门的步度根说动,于是领着部众偷偷跑去归附自家叔父。

        哪知并州来了个刺史毕轨,骄纵而奢豪,时常对胡人巧取豪夺,让并州胡人苦不堪言。

        步度根一怒之下,宁愿举族去投靠死敌轲比能,也不愿意受毕轨欺凌。

        毕轨擅自领兵出关塞,在雁门塞西边的楼烦被轲比能打败,差点全军覆没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就有了秦朗率中军北上并州,大破轲比能和步度根的联军。

        轲比能经此大败,元气大伤,干脆杀了步度根,吞并了他的残余部众,跑去阴山舔伤口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泄归泥,则是又双叕一次叛逃,自己率着残部跑回雁门向魏国投降。

        曹叡倒是没有计较他的过往,甚至还封他为归义王,让他继续领着部众守雁门郡。

        泄归泥此人,可说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三姓家奴,且从所作所为看来,实乃胆小如鼠不为过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也正是因为驻守雁门的是泄归泥,所以冯刺史从一开始就没想着从桥山突破。

        而是搞了一套花里胡哨的动作迷惑魏国,然后派关索在关键时刻突袭雁门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在曹叡在做着冯永与轲比能两贼相争,两败俱伤的美梦时。

        关索已经领着两万铁骑,一路日夜兼程,向东狂奔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再折而向南,最后在雁门郡北边,前汉所筑的关塞下,略做休整。

        两汉强盛的时候,雁门郡北边边界,曾修筑有关塞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如今关塞早已和居延郡的关塞那样,残败不堪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魏国实际控制的边界,乃是以雁门郡南边恒山山脉为界。

        恒山山脉以北,有一个盆地,就是后世的大同盆地,这里就是雁门郡的大致范围。

        自从秦朗大破轲比能与度步根的联军以来,幽并二州北边,难得地安定了许久。

        快到八月了,正是草原放牧的最好时机。

        毡房点点,炊烟袅袅,羊群咩咩,马儿嘶鸣。

        泄归泥所部,虽说是被魏国允许留守雁门郡,但其实根本无人与他相争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年来,他的部众占据了大片上好的草场。

        塞内可以与汉人交换粮食布匹,塞外有肥美之地放羊牧马。

        甚至还偶尔有商队前来,交换一些少见的稀罕之物。

        泄归泥这几年,日子过得实在是安逸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甚至觉得,这样的日子似乎永远就这么一直过下去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远在前汉关塞下,一双幽深无比的眼睛,仿佛透过眼前的山岭,正冷冷地盯着这片祥和安宁的土地。

        ps:

        关姬突袭路线图:点开评论,自古一楼不简单。

        《蜀汉之庄稼汉》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read888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