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32章 加官晋爵(二)_蜀汉之庄稼汉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1132章 加官晋爵(二)

第(3/3)页

孩诸葛瞻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今日上朝受封,诸葛乔一是代诸葛瞻前来,二是代丞相夫人谢恩——丞相夫人有为国献巧技之功,得封广武君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夫人身体还好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原本听到冯永仍唤自己“阿兄”,与以前并无二致,诸葛乔心里还有些高兴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一听到对方主动提起阿母,他不禁敛起神色,轻轻叹息一声:

        “还是老样子,自从大人去后,阿母就郁郁寡欢,郁结于心,身体也大不如前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冯中都护点了点头:

        “过两日得空,我会与三娘去府上探望夫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丞相夫人以前学了《鲁班书》,对身体有所损害。

        后来虽然有所调养,但又以高龄产下诸葛瞻。

        几番折腾下来,身体已经是有了不可逆转的损伤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倒也没什么,按她的身体素质,只要注意一些,应当出不了什么大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天意弄人,丞相的去世,终是对她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,听说在汉中还大病了一场。

        丞相夫人是最近几天,才来到长安,就是因为身体一直没有恢复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明文有心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应该的,丞相视我如弟子,夫人视我如子侄,又视三娘如女,若非不方便,吾与三娘,恨不得每日守在夫人身边聆听教诲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诸葛乔闻言,看着冯永,脸上的神色,有欣慰,又有欣喜,还有如释重负:

        “阿母曾说过,她这辈子最得意的事情之一,就是让三娘跟了你,你在她眼里,与他人是不一样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亦知你现在位高权重,公务繁忙,但若是有空,能抽出些时间去看看她,想必阿母定然会高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冯永点头,看向诸葛乔,心里感叹这位阿兄真乃难得的实在君子:

        “阿兄以后可有什么打算?”

        诸葛乔本是冯永特意从南中调过来,暂任关中大军的粮草官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凉州军已编入中军,诸葛乔虽说也因累积功劳,转成羽林中郎将。

        但看诸葛乔坚持把丞相的武乡侯爵位让给诸葛瞻,想必他也是想要靠自己封侯。

        哪知道诸葛乔却是摇头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还没有想好,再说了,阿母身体也不太好,我留在长安顺便照顾阿母,想来也不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冯永却是不赞同他的想法:

        “丞相这辈子一心想要兴复汉室,他老人家就算是病重,也不让夫人和你前来探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阿兄乃丞相长子,岂能碌碌无为,不思进取?阿兄当继先人之志,方不失孝道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至于夫人,阿兄自不必担心。吾现在既是中都护,想来以后不能轻离长安,难道我与三娘,还能不照顾夫人?”

        诸葛乔闻言,知冯永有举荐之意,他不由面现迟疑之色:

        “这……吾本平庸,怕是有负明文所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天生吾徒有俊才,阿兄何须自谦?现在大汉复取旧土,正是需要吾辈出力之时,难道阿兄反是要退缩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诸葛乔被冯永这一番说道,说得哑然苦笑,他指了指冯永:

        “我说不过你,但就算我想要出力,也得有合适的位置吧?又不是说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位置多的是,并州刺史府缺少一个长史,我看阿兄就挺合适。阿兄若是有意,吾自会举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大汉的军队,分为两部分,中央军与地方郡兵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央军又分两部分,驻守长安及长安附近的,是中央军的中军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驻守各地州郡的中央军,是中央军的外军。

        外军多是驻扎在边境,所以也可称为边军,由中央直接委派将军统领。

        像马岱,现在就领着五千外军驻守上党。

        各地刺史府所能掌握的军队,则是地方郡兵。

        说简单点,就是军政分离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也不排除军政合一的情况——比如都督府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就是,像并州刺史邓芝,因为领有右卫将军这个将军号,所以也有权统并州兵马行征伐之事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在并州领兵的王平与刘浑,已经算是中央军序列里的将军,就不能再担任刺史府的长史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并州刺史府长史?”

        诸葛乔虽说非才智出众之辈,但好歹也是受丞相熏陶这么多年,他一听冯君侯这个话,顿时就是开玩笑般地说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你才刚刚得封平城县侯,现在就想让我去并州出任长史,莫不是想让我给你看着封地?”

        他本是随口一说,哪知冯中都护却是微微一笑:

        “阿兄知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ps:

        澄清一个固有印象:

        汉朝其实是有短裤的,叫作裈,分为短裈与长裈。

        短裈也叫犊鼻裈,《史记》所载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卖酒时,穿的就是这种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一种长裈,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沙滩裤,一直遮到膝盖。

        裈一般是兵卒、仆从、农人干活时穿,也叫穷袴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一种,就是和我们现在所穿的裤子差不多,叫袴褶,是骑兵必穿。

        个人认为从胡服骑射时就应该有了,要不然的话,骑兵是没有办法长时间骑马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大部分读者应该没有骑过马,若是骑过的话,就应该深有体会,若是古代骑兵不穿袴褶的话,大腿内侧就会被磨得血肉模糊。

        袴褶到了南北朝时,已经成为潮流,晋朝甚至有人穿着它上朝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后一种,叫袴,也叫胫衣,这才大部分读者认为古人所穿的那种类似长筒袜的内衣。

        本书有了南乡纺织的推动,袴裈合一,成为合裆裤,不是什么奇怪的事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不要再纠结某些坐姿会不会露出不应该露出的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一个左右尊卑的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问题,是看朝代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就算是同一朝代,也能推出矛盾的结论,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,争论几天几夜也说服不了对方。

        不少人认为西汉是右尊左卑,而东汉是左尊右卑。

        本书的设定是,季汉是接着东汉的习惯,左尊右卑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刘备是以左将军之位开国,马超劝进表中排第一位,后面封左将军,也可以解释得通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read888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