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2章 进退两难_蜀汉之庄稼汉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1252章 进退两难

第(3/3)页

手里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在这一刻,魏将甚至已经反应过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自己送往旧关的消息,说不定也被汉军截下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他们推测出,自己这边还没有得到消息,这才想要趁着自己还没有准备,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将军,那我们现在怎么办?”

        突如其来的情况,魏将自己都有点蒙。

        怎么办?

        他也在心里问自己。

        退?

        还是守?

        退的话,可能还来得及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更大的可能,是已经来不及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汉军离这里才几里?匆忙撤退,汉军肯定会紧追不舍,自己这边,妥定要被咬住。

        到时军中要损失多少人,那可就难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更重要的是,这关城里,还屯有粮草呢!

        毕竟武皇帝当年建这个关楼,可不就是为了转运粮草么?

        现在虽然屯得不算太多,但……洛阳这些年来,军中的粮草,可不是很宽裕呢!

        但守的话,能不能守住就是个大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万一,万一,真的被人断了后路,后方又不能有效地支援,那可就真是自投死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将军,请及早下决定吧!”

        看着底下的人一双双焦虑的目光,魏将终于咬牙下了决定:

        “让外面的人全部撤回关内,下令全军,死守关楼,以待援军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还有,立刻派出传骑,前往陕县和洛阳,请求援军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喏!”

        虽然凭着这些时日的守城,已经建立起来了不少信心,但他还没自信到跟汉军打野战的地步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现在只能相信洛阳了……吧?

        “将军,贼子没有跑,反是把所有人都撤回关楼内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就在新关的魏军做出反应后不久,柳隐就已经得到消息。

        听到这个魏军的动作,柳隐澹然一笑:

        “能守住这么多天,贼将也并非饭坑酒囊之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虽然没有吓得魏贼张皇而逃,但柳隐也不在意。

        眼下这种情况,魏军逃与不逃,关系都不大。

        区别不过是迟与早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下令全军,加快速度,至大河边上安营扎寨!”

        我倒要看看,是你们魏贼懂得如何守寨挡人,还是我更懂得守寨堵人!

        “喏!”

        看着外面的汉军,果然如自己所料的那般,直接在关楼东面的大河边上,开始挖沟筑寨。

        魏将的目光,看向东面,整个人看上去都变得有些抑郁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明明猜到对方想要做什么,可是自己却偏偏什么也做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感觉,实在是太糟糕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在新关的魏军在等待东面的援军时,离他们最近的陕县,同样迎来了危机。

        陕县的东边不远处,有一个渡口,这个渡口呢,叫作茅津渡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年啊,也就是春秋时代,晋国还在的时候,有一个国君叫晋献公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人可能后世人不太清楚,但大伙肯定知道假道伐虢这个成语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成语说的就是晋献公,他从茅津渡这里南渡大河,灭掉了虢国。

        晋献公有个儿子叫重耳,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,这个大伙可能就比较熟悉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《烛之武退秦师》这篇古文,是要求背诵的嘛。

        讲的就是秦国和晋国联合攻打郑国,然后烛之武悄悄地劝退了秦军,甚至秦国还主动派人帮忙守卫郑国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时晋国的国君呢,就是晋文公。

        此事过后没两年,晋文公就死了,他的儿子继承了国君之位,这就是晋襄公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秦人得了前几年安排在郑国内应的消息,说是郑国无备,可以趁机派军灭掉郑国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时秦国的国君是秦穆公,就是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那篇文章里所提起的“百里奚举于市”的事件主角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也就是提拔了百里奚,同时也是称霸西戎,给秦国往西拓地千里的秦国雄主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这位雄主派兵欲灭郑,绝对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想趁着晋国国丧,政局动荡之时,与郑国内应里应外合,一举灭掉郑国。

        谁料到郑国及时得到消息,做好了准备,于是秦军只能是顺路灭掉依附晋国的滑国而回师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就是在回师的时候,刚即位的晋襄公,领军从茅津渡南渡大河,埋伏秦军。

        秦军从上到下,无一人逃脱,三位主将皆被俘虏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以说,悠悠古渡,见证了太多太多的历史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大汉得到天下后,茅津渡再没遇到战事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河东盐海所产的盐巴,相当一部分就是从茅津渡运至关东。

        甚至在汉军夺取了河东之后,仍有无孔不入的商队,偷偷地从渡口运盐到大河之南,以谋暴利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read888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