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92章 夏侯楙和羊氏的野望_蜀汉之庄稼汉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1292章 夏侯楙和羊氏的野望

第(3/3)页

闻,而且一直有向海外派军的习惯,阿郎又不是不知道。”

  “这一次陛下欲派将军聂友和校尉陆凯再次出海,怕也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早有此虑。阿郎欲劝阻陛下,恐怕难矣。”

  全琮闻言,这才睁开眼,狠狠地一捶大腿:

  “十数年前,陛下就曾以掳掠海外人口为由,派将军卫温、诸葛直将甲士万人,浮于海上,以求海外诸洲。”

  “后虽见到了夷州,然则返回大吴的将士,不过千余,而所掠人丁,犹不足以弥补诸将士之亡。”

  “况如今上大将军已取得襄阳,正是可以全力攻取合肥的时候。吾实不知陛下为何会在这等关键时刻,派三万人出海!”

  “这,这……这不是,唉!”

  全琮说到这里,再也说不下去了。

  大吴上下,全国的兵力才多少人?

  那可是能航于海外的水军将士!

  陛下为什么会在这种时候派那么多的将士出海?

  全公主隐约能猜到一些。

  但她不能说。

  卫温等人,奉命出海寻找求夷洲、亶洲,最后明明已经找到了夷洲,可谓是有功。

  但最后为什么还是会被以“违诏无功”的罪名杀掉?

  因为他们所找到的夷洲,根本就不是陛下想要的。

  更别说这些年来,陛下越发沉迷于修仙。

  孙权以有“江东神女”之称的潘夫人为仙侣,与之在宫中进行双修。

  这事已经在吴国的高层里小范围流传。

  作为步夫人的大女儿,全公主自然是知晓这个消息的。

  “陛下这么做,自然有这么做的理由。阿郎想要劝阻,若是陛下不愿意听,光是强行进谏,是不行的。”

  全琮叹息:

  “吾这是为国家计,陛下却不愿意见我,如之奈何?”

  看到自家阿郎这副忧国忧民的模样,全公主却是冷笑:

  “我们大吴朝堂,难道就剩阿郎一人了?还是偏生唯独阿郎是个敢直言上谏的大忠臣?”

  全琮听到全公主这个话,顿时就是一怔:

  “公主这是何意?”

  全公主慢条斯理地说:

  “丞相(即顾雍)年老体弱,近来又多病,时常不能理事,故而陛下把上将军从襄阳召回来,代行丞相之职。”

  说到这里,全公主盯向全琮,加重了语气:

  “这代丞相都不着急,阿郎你急什么?这般孤身前去叩阙,难道生怕别人不知道你的忠心?”

  全公主的话不好听,但全琮却很快就反应过来:

  “代丞相?上大将军?”

  然后他立刻又下意识地摇头:

  “公主所言虽有道理,但想要让我主动向陆伯言低头,想也休想!”

  寿春军功之事,全家的功劳比别人低了一等,其中就有陆伯言的功劳。

  当时全琮是寿春一战的军中主帅,可战后论功,却是被别人压了一头。

  甚至被压的还是全家子弟的头。

  此事对于已经是身为大都督的全琮来说,可谓是奇耻大辱。

  这个事情,一直牢牢记在全琮心里。

  现在全公主让他去找陆逊,怎么可能?!

  说完这个话,他忽又想起来,有些疑惑地看向全公主:

  “公主当初对寿春军功一事,亦是颇为愤慨,怎么今日如此一反常态?”

  全公主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:

  “据妾所知,陛下此次派兵出海,态度甚是坚决,若是有人执意劝谏,只怕是要惹得陛下不快。”

  她认真地盯着全琮:

  “阿郎为国家计,一定要劝说陛下,妾自不会阻拦,但阿郎一人定然是劝不成的,须得联合朝中诸臣一起劝谏才行。”

  “况且这等大事,阿郎独自一人出头是个什么道理?当是让上大将军带头出面才对,毕竟这本就是他的职责,谁让他现在是代丞相呢?”

  “可是,这……”

  全琮下意识就觉得全公主说得有些不太对,可是一时间,又想不出不对在哪。

  看到全琮这个模样,全公主加重了语气:

  “阿郎,我且问你,在朝中,你与陆伯言声望相比如何?”

  “不如也。”

  “那我再问你,在军中,你与陆伯言相比如何?”

  “亦不如也。”

  “那在陛下那里,你与陆伯言,谁的说话份量更重?”

  “呃,大约是陆伯言吧……”

  全公主直勾勾地看着全琮:

  “那阿郎为何犹豫?”

  全琮沉默了好一会,这才重重点头:

  “既如此,那我且就先去找那陆伯言,说什么也要让他带头,劝阻陛下派兵出海。”

  (本章完)

  www.yetianlian.info。m.yetianlian.info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read888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