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六十八章 旱灾(元宵快乐)_诸天武命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九百六十八章 旱灾(元宵快乐)

第(1/3)页

贾蓉并不知晓,自己在田庄里大搞水利建设的事情,进入了当今的视线,就算知晓也不会太过在意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又不是朝堂大佬,大乾的水利建设也不归他管。

        真说起来,他其实是有些看不上大乾的那几位皇帝的,单纯的建设方面。

        直隶作为大乾帝国的核心领地,应该作为皇室的大本营建设,事实上也应该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 像是基础的水利设施,道路交通,驿站物流等等涉及民生经济的项目,应该做到大乾帝国能够做到的极限。

        起码,能让直隶地界的百姓,在生活水平,以及环境方面全面优于其他地方,产生实实在在的优越感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,直隶地界绝对能够做到民心归附,皇室的掌控力将达到一个相当惊人的程度。

        不仅只是基础设施建设,在土地兼并,还有压制豪强地主方面也要下大力气大决心,不给其他势力染指侵噬皇室领地的任何机会。

        真要如此的话,就算遇到了旱灾,起码直隶地区是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的,可惜大乾几任皇帝都没有这么做过。

        遇到天灾,临时抱佛脚根本就没什么用处。

        随着天气越发暖和,北方这边依旧滴雨未下,到了三四月旱情已经相当明显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别的不说,冬小麦减产甚至绝收都不是什么稀罕事。

        整个北地,弥漫在惶恐不安的氛围中,无数百姓的情绪都开始变得紧张,甚至有的已经处于绝望状态。

        各地到处都是求雨的法坛,各式各样的骗子大行其道。

        直隶地域,京城周边又开始出现了流民。

        屁民百姓抵抗风险的能力,实在是太差了,尤其去年年底还经历了寒灾和雪灾的双重重击!

        看到这一幕幕,贾蓉也忍不住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惜红楼世界没办法施展法术神通,不然呼风唤雨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响应朝廷号召,重新在城外搭建粥棚之外,就是大肆招募流民里的家庭成员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管是津门港那边,还是晋省的大煤矿那里,都需要大量人手填充,最好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模式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名声不错的缘故,但凡对乡土没那么眷念的家庭,第一选择就是接受宁府的雇佣。

        不得不说,当初贾蓉用马甲写的《聚宝盆》,给宁府做了相当正面的宣传,效果还相当不错的说。

        再加上的流传度相当广泛,起码北地百姓都知晓,《聚宝盆》里的正规煤矿是京城宁府开设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可能有不足之处,但在里起码不克扣工钱,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环境都还算可以,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有保障。

        比起里描述的黑煤矿,真的强得不是一星半点。

        眼下在逃荒的时候,一听招募的东家乃是京城宁府,下意识就有了好感和部分信任度,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让同样在招募人手的内务府,以及开国勋贵家族的人好不泛酸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些一看就是老实本分,身强力壮的良家子,都被宁府给招募走了,剩下的不说歪瓜裂枣,起码看起来大部分青壮都有那么点子不老实。

        贾蓉穿越过来这么久,对于大乾的改变还是很有一些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别的不说,单单就是晋省煤矿大开发,就吸纳了数十万甚至更多的青壮劳力。

        随着时间流逝,那边能够吸纳的青壮只会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青壮在煤矿工作,但凡矿场不是那么黑心,能够赚到的工钱,不仅能让一家子生存下去,甚至还能有部分积蓄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津门港修建,同样吸纳了数以十万计的青壮劳力。

        几年之内吸纳了这么多的青壮劳力,对于北地的影响相当巨大,甚至可以说定海神针都不为过。

        大潜虽然还处于鼎盛时期,可土地兼并情况已经开始比较严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承平百年导致人口暴增,粮食生产却还是维持原状,人口压力带来的各种状况已经开始出现苗头。

        虽说在这期间,不管是朝堂还是地方,都经历过血腥残酷的大洗牌,可倒下家族留下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read888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